MoneyDJ新聞 2025-11-27 06:14:45 黃文章 發佈 倫敦金屬交易所(LME)3個月基本金屬期貨11月26日多數上漲,美元指數下跌提供金屬價格支撐。期銅上漲1.1%至每噸10,953美元,期鋁上漲2.2%至每噸2,864美元,期鉛下跌0.4%至每噸1,973美元,期鋅上漲1.9%至每噸3,055美元,期錫上漲1.0%至每噸38,090美元,期鎳下跌0.5%至每噸14,845美元。
英美資源集團(Anglo American)表示,其位於祕魯的奎拉維科(Quellaveco)銅礦自投產以來已生產了一百萬噸銅。該礦於2018年開始建設,並於2022年實現首產。經過穩步提升產能後,該礦已達到其設計產能,並在2023年和2024年各生產超過30萬噸銅。公司表示,預計2025年的產量將在31萬噸至34萬噸之間。
秘魯能源及礦產部的數據顯示,英美資源持股六成的奎拉維科銅礦9月份銅產量年增22%至28,044公噸,1-9月產量年增11%至239,926公噸。該礦去年產量年減4%至306,299公噸,佔秘魯銅產量11.2%比重。
英美資源指出,該礦的表現凸顯了為滿足由電氣化與生活水準提升所推動的長期全球銅需求,所需的新供應規模。公司表示,為滿足預估消費量,到2040年全球礦業需要開發相當於60座奎拉維科銅礦規模的銅礦。奎拉維科銅礦使用100%可再生能源,並採用自動化鑽探與運輸車隊——這是祕魯首次部署此類技術——同時配備遠端操作中心與先進加工技術。
全球銅市正進入一個供不應求、結構性緊縮的關鍵階段。瑞銀(UBS)最新報告大幅調升對2025與2026年的市場缺口預估,從原先的5.3萬噸與8.7萬噸,拉升至23萬噸與40.7萬噸,增幅幾乎達四倍之多。報告指出,全球主要銅礦的供應彈性正在下降,礦端的「結構性老化」正在形成長期的產量束縛。
瑞銀的分析進一步指出,全球精煉銅的產量增速在未來兩年亦受到壓抑。該行將2025年的精煉銅產量成長率調降至1.2%,2026年為2.2%,理由包括礦石品位持續下滑、冶煉端的營運挑戰,以及部分新產能投放延遲。品位下降使得同樣的開採量換得更少的可用金屬,這意味著即便開採總量上升,也不必然能帶來市場所需的新增供應。
與供應端的緊縮相對應,需求端卻展現出強勁且具韌性的成長動能。瑞銀預計全球銅需求在2025與2026年均將成長2.8%。這樣的成長幅度並非過去傳統工業製造所能帶動,而是來自四股新興且持續擴張的力量:電動車、再生能源發電、電網建設以及資料中心。
電動車使用的銅量遠高於傳統燃油車,而全球電動化轉型正呈現加速態勢;再生能源如風電與太陽能,其輸配設備同樣需要大量銅材;老舊電網的升級與擴建也構成另一龐大需求來源;資料中心與人工智慧產業對高效電力與散熱系統的需求,更是支持銅消費的新動能。
國際銅研究組織(ICSG)11月21日發布月報表示,初步數據顯示,2025年前九個月全球銅礦產量增加了約2%,達到1,725萬噸;其中精礦產量增加1.5%,溶劑萃取—電積(SX-EW)產量增加3.5%。
報告指出,全球礦山產量今年受益於一些正逐步提升至滿負荷運轉的新項目,以及多個運營礦山產量的改善。然而,一些主要銅礦的品位下降與事故,包括卡莫阿(Kamoa,五月)和格拉斯伯格(Grasberg,九月),正限制全球增長。
(圖片來源:MoneyDJ理財網資料庫)
*編者按:本文僅供參考之用,並不構成要約、招攬或邀請、誘使、任何不論種類或形式之申述或訂立任何建議及推薦,讀者務請運用個人獨立思考能力,自行作出投資決定,如因相關建議招致損失,概與《精實財經媒體》、編者及作者無涉。
|